6
换热机组工作流程和控制原理:
工作流程:机组由一次侧、二次侧及补水系统组成。一次侧指热量或冷量的提供侧,二次侧指热量或冷量的接收侧。一侧次通过板式换热器将热量或冷量传递给二次侧,二次侧没有循环泵,通过循环水将热量或冷量传递给用户。
控制原理:机组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对机组进行自动及远程监控,达到势力站无人值守自动运行。机组控制由具有测控功能的控制器、电控柜、传感器、执行机构及通讯系统组成。控制器通过与其相连的传感器和执行机构完成对换热器和其它现场设备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功能;传感器和执行机构应包括温度传感器或温度变送器、室外温度传感器、压力变送器、差压变送器、计、热量表、液位变送器、电动调节阀、变频器和电磁阀等。
板式换热机组是把一次网热量,自动连续的转换为用户需要的生活用水及采暖用水。即热水从机组的一次侧入口进入板式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后,从机口一次侧出口流出;二次侧回水经过过滤器除去污垢后,通过二次侧循环水泵进入板式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生产出于采暖、空调、地板采暖或生活用水等不同温度的热水,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次水经过过滤除污,经由循环进入换热器,被蒸汽或高温水加热后进行供热。蒸汽或高温水进入板式换热器后,变成凝结水或高温回水返回热源,进行一、二次供热系统的回路循环。补水泵将软水打入系统中以保持系统压力的恒定。
加热换热装置热媒系统:
在温度控制阀的控制下,蒸汽或高温水根据加热系统所需的送至加热换热器。在加热热交换器中,蒸汽或高温水有效地将热量传递给被加热的水,并且被加热的水上升到90度或大约95度,进入循环管网,并且进入每个房间进行散热。
蒸汽将热量传递给热水,蒸汽温度降低,然后冷凝,冷凝水被回收。
高温水将热量传递给被加热的水,在温度降低后,它通过管道再次流回锅炉,并被重新加热成高温水进行循环利用。
板式冷却器的特点
传热系数高:
由于不同的波纹板相互倒置,构成复杂的流道,使流体在波纹板间流道内呈旋转三维流动,能在较低的雷诺数(一般Re=50~200)下产生紊流,所以传热系数高,一般认为是管壳式的3~5倍。
对数平均温差大:
末端温差小在管壳式换热器中,两种流体分别在管程和壳程内流动,总体上是错流流动,对数平均温差修正系数小,而板式换热器多是并流或逆流流动方式,其修正系数也通常在0.95左右,此外,冷、热流体在板式换热器内的流动平行于换热面、无旁流,因此使得板式换热器的末端温差小,对水换热可低于1℃,而管壳式换热器一般为5℃。
占地面积小:
板式换热器结构紧凑,单位体积内的换热面积为管壳式的2~5倍,也不像管壳式那样要预留抽出管束的检修场所,因此实现同样的换热量,板式换热器占地面积约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5~1/10。
换热机组安装:
换热机组应安装在高出地面100mm(埋地200mm)的基础上,用橡胶板垫平。
制做混凝土基础时,应充分考虑规范布置机组接管和机房内管道等因素,机组四周宜保留1~1.5m的检修、操作空间。
安装前严格检查换热机组是否有异常,确认无误后根据随机文件对应正确连接管道。